理事長的話

最近更新於:西元2021年05月25日

尤香玉

尤香玉醫師 第十六屆理事長

正值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之時,在各位會員及理監事的支持下,接任台灣癲癇醫學會第十六屆理事長,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服務,擔此大任誠惶誠恐。我認為學會的角色是提供資源與平台,讓從事癲癇照護與研究的會員有更好的資訊交流與教育學習的環境,改善目前癲癇照護系統性問題,進而提升癲癇照護的品質。歷任理事長與理監事已經建立完整的學會運作方式並完成許多任務,但隨著癲癇診斷與治療的日新月異,加上新冠肺炎對整個醫療照護模式的變動,學會的服務內容與目標也需跟著與時俱進。在本屆的理監事的支持下, 學會接下來兩年的工作重點包括:

1 .癲癇診療專業教育:針對會員持續舉辦各種研討會,以供交流新知。本學會會員專業背景包括小兒神經科 、神經內科 、神經外科、 影像科 、護理師、醫檢師、心理師及其他相關專業,各種課程安排會兼顧不同訓練背景會員的需要,提供其專業師資,增加癲癇專業的知識廣度。另外預計安排高強度小班制腦電圖、癲癇影像判讀、癲癇基因判讀、神經調控等學習班,並給與參與學員訓練證明。

 

2. 國際交流:鑒於新冠肺炎後各國間的互訪停擺,學術交流機會大幅減少,許多原先建立的關係有疏遠現象。學會將積極利用網路工具,舉行各種規模與型式的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友人線上參加,增加國內與其他國家癲癇專業人員的互動恢復到疫情以前的交流水準,此外並鼓勵會員參與國際相關組織的各種活動,提高國內癲癇醫學的能見度。

 

3 .研究合作:跨領域合作研究是目前的趨勢,學會將提供平台讓各種不同訓練背景的研究者能夠互相知悉並有機會進一步合作,讓會員在癲癇相關研究上得到最大的助力。原本學會鼓勵之研究獎項也將持續,並持續爭取更多的資源。

 

4 .健保給付:許多癲癇相關的健保診療支付項目有不合理及被低估的現象,學會將積極參與中央健康保險署與癲癇診療相關的各項給付規定研議會議,並與母會台灣神經學學會加強合作,提出需要新增或修定申請,務求提供一個友善環境給投入癲癇照護的專業人士,也讓年輕的醫護能夠有更多的支持讓其投入癲癇照護的領域。

 

5 .公共政策與社會教育:癲癇患者需要社會心理層面的支持,大眾對癲癇的誤解也需要更正。身為癲癇照護的專業團體,我們有義務參與任何與癲癇患者有關的公共政策(包括駕駛、身心障礙等法令規定)與社會大眾教育(學校及各行業的認識癲癇課程),期許會員一起參加。.

 

6 .臨床指引與資源分享:將目前學會已經出版的最新版本之臨床指引在兩年內至少做一次編修,提供會員最新可靠的資訊。各家醫療院所可以提供的檢查、藥品等診療可能不盡相同,學會將讓會員在學會社交平台上尋求協助與分享各自醫療院所較不普遍的資源,讓會員有互相轉介合作的機會。

 

台灣癲癇醫學會成立30年以來一直是口碑極好的專業醫學會,許多前輩在學會貢獻了許多的心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我期許這兩年能有更多年輕的、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投入學會,凝聚力量 、共享資源,提升我們癲癇照護的品質。也請各位會員及先進不吝給與指導與意見,值此疫情嚴峻之際,請大家保重,平安!

 

理事長 尤香玉敬上